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民安物阜:
基于地方理论的产业规划时间思考
Practical thinking of industrial planning based on the local theory
北京时间3月14日(周日)9点整(北美东部时间3月13日晚上8点整),由中加文化艺术基金会(Sino-Canada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主办的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民安物阜线上讲座准时开始,本期主题为“基于地方理论的产业规划实践思考(Practical thinking of industrial planning based on the local theory)”。
本期讲座主讲人:戴俊骋,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博士,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经济与文化地理学。
本期讲座主持人:韩昊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兼聘教授。

戴老师一直致力于产业规划方面的研究,但近几年发现一些既有的产业规划范式越来越不适应实践的需要,随之以文化地理学中的地方理论,来作为地方产业规划实践中新的探索突破口,这便是此次讲座分享主题的缘由。

首先,戴老师从产业规划的常规思路,展开今天的分享。涉及背景分析、产业选择、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如何实施等方面,其中产业规划的核心在于产业选择,并展开讲解了主导产业遴选的步骤及案例。


接下来,戴老师就“发现既有产业规划模型越来越不适用?”问题展开探讨。第一方面,尺度越来越小——既有模型不适用;第二方面,趋势发展迅猛——产业内涵不断延展;第三方面,数据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四方面,产业池问题——标准不统一。

随后,戴老师以新背景下,思考地方理论在产业规划的应用为重点,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在此背景下,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1.面对特定区域的产业门类,该如何遴选?2.地方理论在遴选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戴老师例举一些相关案例来供大家对地方性挖掘展开探讨,如西城案例、樟树案例、什邡案例。

最后,戴老师总结,构建数据保障情况下的产业规范遴选逻辑;理解产业规律,挖掘产业的地方性;立足地方生成机制的尺度特殊性和可持续性模型;关注事件机遇,寻找地方的功能联系。

作为点题,戴老师提出28字切身经验:做里子,不做面子;做筛子,不做筐子;做旗子,不做幌子;做链子,不做点子。戴老师本次讲座的内容十分丰富,让听众对地方产业发展与产业规划产生了很深入的认知,精彩非凡!
视频制作:占梦瑶
图 文:代安然
网页制作:蔡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