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30日上午9点整(北美东部时间5月29日晚上9点整),由中加文化艺术基金会(Sino-Canada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主办的城市生活系列讲座之加人有约线上讲座准时开始,本期主题为“关注健康,优先关注消化吸收功能”。
讲座主持人赖爱萍,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加拿大安省注册运动机能师(Registered Kinesiologist), 持证娱乐治疗师(Recreational Therapist)。曾任体育运动学院运动生理学教授,美国Valparaiso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加拿大颐康(加拿大最大的非牟利安老院)专业培训中心经理,安大略省运动与预防跌倒项目评估师。
讲座主讲人吕新莉,毕业于加拿大天然营养学院营养专业,加拿大全方位健康管理注册营养师,德国代谢平衡导师,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成人教育硕士。在中国期间曾先后任职于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语言文化中心以及以色列驻华大使馆。曾编著《以色列大使马腾将军谈话录》,并翻译《中国文化释疑》等著作。吕新莉营养师长期编写营养知识文章,发布于个人美篇和微信公众号“XIN NUTRITION营养知识普及”。
讲座以法国哲学家卢梭对幸福定义的名言开篇,引出关注消化吸收的讲座主题。吕新莉老师首先介绍了人体的消化系统结构,强调口腔、胃、小肠、肝脏、胰腺等器官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举例解释影响消化的因素以及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身体将会出现的症状。



其次,吕老师对消化吸收规则展开详细介绍,比如细嚼慢咽、按时吃饭、坐下专心吃饭、吃饭时不大量喝水、注意饮食顺序、空腹喝温柠檬水等内容。吕老师强调,严格遵守上述消化吸收规则,加强消化吸收功能,食物可以更加利于人体吸收。为了方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遵守消化吸收规则,吕新莉老师介绍了三条解决方案。
方案1:自己动手。需注意健康食材选择,科学制作方式,食物营养搭配与比例,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对于不喜欢吃肉的人,吕老师介绍了优质蛋白选择方法。例如:其他动物蛋白(鸡蛋、牛奶、鱼、虾)、豆类(大豆、黑豆、鹰嘴豆、豌豆)、超级食物(火麻仁、亚麻籽、奇亚籽)、菌类(蘑菇、木耳)。除了对于优质蛋白的选择,助消化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柠檬水、果醋、发酵食物、酸 奶、益生菌、苹果、木瓜、菠萝等,均有益肠道菌群,利于人体对于蛋白的消化吸收。
方案2:营养师制定个体计划。与营养师直接沟通,每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了解个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每日餐饮、睡眠状况、锻炼方式、家族病史等信息,在个人原有饮食基础上制定新的饮食计划,并给出健康生活方式等具体建议。对方案使用者来说,生活习惯只有小部分改变,比较容易接受,但是过程比较长。

方案3:德国代谢平衡计划。检测36项血液检查,询问个人信息包括腰围、身高、体脂、不喜欢的食物、病史等,由德国医生科学制定个性餐饮计划,通过平衡荷尔蒙、提供足量酶、改善消化功能、进而达到长期成功控制体重。该计划共分为4个阶段:2天准备期(第1阶段),严格的14天餐饮计划,每日三餐(第2阶段),添加1-2个自己喜欢的食物(第3阶段),享受生活(第4阶段)。该计划可以快速改善身体症状。使用一次,受益终生。

最后,吕新莉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微信和讲座互动群信息,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关注。

Q&A环节
Q:吃饭的时候喝酒喝茶喝饮料会不会对身体有损伤?吃饭的时候要持续25分钟以上吗?
A:不要天天抽烟、喝酒,偶尔的是没关系的,长期的是对身体有伤害的。吃饭时尽量细嚼慢咽,至少要保证坐下来安静地吃饭15分钟,另外吃饭的时候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
Q:如果因为开会等原因,用餐时间很紧张,只能简单迟一点,那么该怎么吃比较好?如果要选择外卖的话呢?
A:开会的人在会场提供的食物一般都会不错;自己备饭的话,如果没有条件加热,可以带一些沙拉,其中包括鸡蛋和亚麻籽、鹰嘴豆等,保证蛋白质和蔬菜的摄入。叫外卖常会导致发福,因为外卖上常有一层不健康的明油。如果不得不叫外卖,最好准备一杯水稀释一下油,可以去掉一些油和盐,减少不良摄入。主食上可以选择一些粗粮主食,如全麦的、玉米面馒头、红米等等。
Q:国内的超市里,全谷物的食品哪些可以选?怎么样看标识可以确定其是全谷物食品?
A:这个主要要看食品的标签。国内常见的“全麦”食物常常不是真“全麦”,可以尽量挑选进口的全麦食品。也可以选择整粒的燕麦、玉米棒、糙米等,都是全谷物的食品。
Q:三餐外可以摄入一些食品补剂类如乳清蛋白粉和肌酸等吗?
A:需要补充的人常常是特定人群如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等,普通人的蛋白一般是过剩的。蛋白粉容易吸收。鸡蛋是补充蛋白的最好选择,蛋黄提供更多蛋白。蛋白质的选择很多,除了肉类,还有鱼、虾、蛋、禽类,豆类,菌类等。但是猪肉不太建议,因为猪肉常常脂肪含量较高。
Q:若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会不会造成吸收率下降,蛋白质浪费?人体每小时大概吸收多少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会不会对蛋白质的吸收有帮助?
A:对于吃肉较多的人,体内需要的蛋白是有限的,每个人每公斤体重24小时所需的蛋白质的量常为0.8-1克,所以蛋白常常会摄入过多。如果吃肉过多,会给肾脏带来较大压力,使得体内环境呈酸性,会带来炎症,或消化蛋白质不畅带来过敏的症状。碳水化合物跟蛋白质一起吃,反而不好消化,因为它们需要不同的消化酶。
Q:若蛋白质的量摄入的较少,吃什么样的食物可以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合成量?
A:可以补充一些豆类、火麻仁、亚麻籽、奇亚籽、菌类等等。其中,菌类如蘑菇还有防癌作用,建议可以多吃。特别注意,木耳不能隔夜,因为会产生细菌,引起食物中毒。
Q:小孩不爱吃各种蔬菜,有没有办法或者建议可以补充?
A:可以把蔬菜“藏起来”,包成包子或者饺子等。或者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孩子吃到更多蔬菜。
Q:老人的饮食量常常比较少,这些建议对于老人的可操作性如何?
A: 根据老人每天的饮食习惯,营养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出指导,逐渐改善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果老人想快速改善身体状况,有意愿使用代谢平衡计划的话,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Q:中西饮食习惯有什么不同?
A: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一般比较健康,但是越来越“西化”。中国人应该坚持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多吃蔬菜,保证膳食平衡。
Q:中加在营养学上有没有技术手段上的差异?
A:每个国家都有饮食指南,根据国民身体状况,有不同的标准和指导说明,但这些标准和指导相对比较笼统,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加拿大的营养师较多,类似家庭医生,常常有自己的诊所;而中国一般仅在大医院有营养师门诊,因为没有对身体有长期监管,所以给出的营养方案常常比较笼统,且很少有个人的营养师。
图/文:孔馨煜、陈宇
网页制作:蔡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