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1-14
科学出版社《城市科学丛书总序》+ 查看更多
科学出版社《城市科学丛书总序》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9-11-23 10:10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变革不仅体现在经济体制、社会形态、政治关系和人居环境的改变和重组,更体现在这个时代中个体自由的日益彰显和整体规律的清晰突现。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和互联网正在逐渐瓦解旧有的各类组织架构,通过充分的社会分工协作,个人内在的爱憎喜好取代了原有的外在性激励,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于这样一个不断变革的新时代中的社会,虽在个体上极难预测和控制,在整体上却有规可循。
当代科学是建立在还原论的基础上,而还原论又源自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论。还原论认为,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宇宙的组成分子,我们就能够了解所有事物运作的规律。然而,长期的研究实践表明,该思路已不可行。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人能通过量子力学来解释为什么猫要捉老鼠。西方科学界在近些年来已经在酝酿复杂性研究的革命,尝试从整体突现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以寻找复杂系统的一般性理论。我们认为,该转变恰恰正是向以整体论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回归。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因为要了解复杂系统,首先研究该系统的组成分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我们却要摒弃还原论所主张的那种认为了解组成分子就可以完全理解系统本质的旧有观点。不同于强调系统组成分子的物质内容的西方还原论科学,中国传统科学的整体论源自元气论,强调的是组成分子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经》,无论是堪舆或中医,皆以《易经》为理论基础。无独有偶,复杂科学也正要寻找包括地理及生命科学等复杂系统的一般性理论。因此,就整体论而言,中学实已领先西学数千年。
从城市科学的角度来看,当代西方的城市规划学以还原论为基础,以解决简单或无组织复杂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城市的有组织复杂问题,因而造成了无数“大规划灾难”。还原论认为了解建筑便可理解城市,殊不知它们是性质截然不同的系统:建筑需要设计,而城市则需要规划。还原论认为城市在不受外力干预下会达到均衡的状态,殊不知由于城市发展决策的相关性、不可逆性、不可分割性及不完全预见性,这种想象中的均衡状态根本无法实现。对于城市理解的转变,也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城市规划及管理的理解。例如,我们能够引导却无法完全掌控城市的发展;以及,我们无法通过一个理想化的大而全的规划来涵盖和管理城市发展的所有内容,而必须要持续地建立和运行由不同层级和类型的规划所构成的网络体系。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科学,我们应以中华文化的整体观为主,结合西方的复杂运动,以发展出本土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科学。具体而言,这个思路的内容包括在自然科学中以Ilya Prigogine 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在社会科学中以Brian Arthur为首的复杂经济学(complexity economics);在复杂运动中以圣塔菲研究院(Santa FeInstitute)为首的复杂科学(complexity science);在规划学中以Lew Hopkins 为首的伊利诺伊规划学派(Illinois school ofplanning);在城市学中以Michael Batty 为首的城市科学(the science of cities);在中国哲学中以《易经》为源头的中国传统科学,并将这些相辅相成的理念汇总起来,形成具有一贯性逻辑的本土城市科学。知名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 认为二十一世纪是复杂科学的世纪,我们认为二十一世纪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世纪。因而,本系列丛书的出版是个开端,且也正逢其时。
我们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丛书包含城市科学经典译丛(译著)、城市科学前沿论丛(专著)和城市科学基础系列(教材)共三大系列。我们期望通过这一套丛书,将复杂系统下城市运行与规划的基础性理论和前沿性理念清晰而详细地展现出来,以飨读者;并在此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论思想与西方科学界正在蓬勃兴起的复杂科学研究理论加以比较和融合,以创建一个新的城市科学范式。
参考资料:
(英)菲利普•鲍尔著,韩昊英译,赖世刚校.社会为何如此复杂:用新科学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阅读更多文章